筑牢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甘肃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综述

  • 商洛在线
  • 2023-04-21 10:23:44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医疗卫生是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全省医疗卫生工作聚焦基层,扎实推进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配套设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更方便的公共医疗服务。

庆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周庆丰每月总会抽出几天时间,赶赴县医院驿马镇分院,与当地医护人员一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资料图)

2019年起,庆城县人民医院与县内驿马、白马、三十铺、马岭等乡镇的10家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并成立分院,以区域医学中心为支撑,为乡镇分院提供数据诊断、医疗安全等方面保障。同时,不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选派周庆丰在内的20名医务骨干赴各分院坐诊,扶持建设各类特色科室,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年间,眼见驿马镇分院年年都有新变化,周庆丰感触很深,“分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类医疗资源日渐丰富,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已不再是难题。”

从治病救人到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再到开展业务交流,作为下沉乡镇的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周庆丰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不仅要把更好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带到群众身边,还要经常与乡镇分院同事们探讨业务、互促共进。”他说。让基层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乡),大病不出县,是周庆丰和同事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庆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张鸣波介绍,为更好发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用,这些年,医院依托信息化建设、五大县域中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配套措施,推进财务、人员、资源、药品“四统一”管理,建立医共体内部科室共建、科室帮建、人员带教、转诊管理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使得基层首诊率连年提高。

“庆城县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形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不仅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更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李清霞说,这样的做法在全省已不是个例。目前,我省已逐步完善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开发甘肃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累计为全省16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投入1700余万元。

近年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突出抓改革,通过采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绩效工资政策、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行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保障乡村医生待遇等举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动能”正加速培育。

“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更是题中应有之义。2020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对乡村医生的“进、出、管、用”提出明确要求,队伍管理有了法治保障。

“我们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重要工作,努力把患者留在基层。”李清霞说,其中一条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壮大基层卫生人员队伍。

截至2022年,我省已连续十年实施村医订单定向培养项目,每年招录500名专科医学生,毕业后进入村卫生室工作。同时,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在基层卫生管理平台设置专栏进行考前免费培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通过率明显提高。

在岗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方面,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建立“线上普训+线下强训”培训新模式,制定三年培训大纲,开发远程培训平台,组织省内外专家、学科带头人研发培训课程。据统计,全省已有5.4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线上培训,1420名骨干参加基地强化培训,有效提升了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马艳玲是陇西县巩昌镇苟家门村的乡村医生。自2010年起,她连年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授课老师都是行业专家,这样的培训机会十分难得。”马艳玲说,培训内容涉及基础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多。

除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在岗培训活动,省卫生健康委还创新方式方法,推行网络式学习、基地式培训、岗位式练兵、全程式考核等,在全省建立15个基层骨干和13个临床特色专科培训基地,对临床骨干、全科骨干、乡村医生骨干进行系统化培训。今年,还将在全省基层卫生人员队伍中开展技能竞赛,带动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提升。

“持续抓好人才培养,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李清霞说,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大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护工作者,更需要有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节拍的领导者。为此,省卫生健康委专门组织全省86个县区卫健局局长赴浙江培训交流学习。

在浙江学习过程中,兰州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应全对“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说:“发达城市的医生已将工作端口前移,注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回到工作岗位后,徐应全第一时间与同事们分享学习心得,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运用,推广发达地区的典型经验。“我们引导广大基层医护工作者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努力培养全科医生,通过健康科普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进村社、进家庭,从源头维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他说。

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我省在全面落实已脱贫人口“应签尽签”的基础上,以“四种慢病”管控为主,推动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同时,逐步扩大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全省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08%,常住人口签约率为59.37%。

2018年起,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卫生院院长李旭峰又多了一个身份——竹园山村群众的家庭签约医生。自那时起,他每月都会抽出至少5天时间,带领镇上的公卫专干,与竹园山村村医一道上门为群众提供服务。

竹园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197户人中有60多户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李旭峰介绍,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包括重点人员随访、慢性病管理、上门送药、为留守老人体检等。

在桔柑镇卫生院,包括李旭峰在内的7名全科医生均是家庭签约医生,实现了全镇8个村全覆盖。

打好坚实基础,方能行稳致远。李清霞介绍,近年来,我省注重抓基础、利长远,在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硬支撑”方面狠下功夫。

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离不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几年,我省先后投入3亿多元,在1340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并制定基层中医药工作相关考核制度,要求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9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开展6类中医药适宜技术。

“现在大伙来看病,常选择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解除病痛。”竹元山村村医朱进义说,基层群众对中医药十分喜爱,推广中医药为老百姓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全省各级卫生健康系统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省86个县区市共有1352所乡镇卫生院、16240个村卫生室,在岗合格村医共计18914名,实现基层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的总体目标。全省671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能力建设基本标准,123家达到推荐标准,建成社区医院58家。3家乡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