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打造“博物馆+”平台 多维实践文化育人|消息

  • 商洛在线
  • 2023-06-28 10:33:29
  • 来源:每日甘肃网

“欲知华夏农耕事,且看中原稼穑图。”在河南省许昌市有一座青砖红瓦、全国闻名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坐落于许昌学院校园内。这座始建于2010年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简称“农博馆”),是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创建的区域性、系统化、全景式的农耕文化主题博物馆。

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迎宾厅

6月27日上午,在2023首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河南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中,40余家主流融媒体记者走进许昌学院,实地探访该校打造的“博物馆+”平台及多维实践文化育人的具体做法。

据了解,十多年来,许昌学院积极探索,创建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依托这座特色博物馆,搭起了一个立德树人大平台,做成了一篇文化育人大文章。


(资料图片)

农博馆共设18个室内展厅和两道室外长廊,分设22个部分,通过耧、犁、锄、耙、食盒、蓑衣、草鞋……5000余件(套)藏品全方位勾画出了近现代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

农博馆藏农具一瞥

学校把农博馆参观学习列入新生教育第一课,同时紧密结合党和国家时政教育热点、重大节假日时间节点等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了解祖辈生存状态、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学会读懂厚重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美德。

农博馆除服务本校师生以外,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自开馆以来,社会公众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尤其受到青少年学生的欢迎,每年参观在10万人次左右,其中不乏专程到访考察的外省有建馆意向的政府单位和有关企业,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地有关团队或农业研究文化学者。

学校面向全校开设“农耕文化与民族复兴”校本通识课,由学生自选研修,开设13专题,以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入点,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进行“情浸式”实践教学;融入“三个课堂”,将博物馆教育融入第一课堂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充分发挥农博馆育人功效。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农博馆馆参观

学校以农博馆为主体,打造“1+N”农耕文化主题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全校8个相关学院在农博馆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农博馆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组建有农博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引导学生在讲解、辅导、撰文、编辑等服务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基础上,许昌学院还成立了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形成“古今兼融、一体双翼”的研究平台。团队成员持续深入河南省各个市县偏远农村开展田野调研,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第一手材料。出版《中原农耕文化》(全五卷),真实反映中原地区传统农耕生产方式、生活境况、工匠技艺和文化现象等。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我的老家河南……”今年5月17日,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许昌学院举行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主题曲《读懂中国走河南》MV发布暨“感知农耕·读懂中国”视频展播征文活动启动仪式。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主题曲《读懂中国走河南》MV截图

近年来,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不断推进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积极推进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大线上宣教力度。先后开通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公众号、“豫见农博”视频号、“乡土中原”抖音号和头条号等。本次主题曲MV发布和“感知农耕·读懂中国”视频展播文化活动,是农博馆又一次集中输出精品数字传播内容,用匠心呵护农耕文化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的重要举措。

如今,农博馆已成为许昌学院对外交流与形象展示的“新窗口”、深受师生喜爱的“新地标”,学校将运用好农博馆这个有效载体,为讲好农耕故事、促进文化育人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靓

标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