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今年将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六千户 产业带动让农房成为风景

  • 商洛在线
  • 2022-07-20 14:59:47
  • 来源:中国江苏网

近日,常州市金坛区首个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试点项目在花山村启动。茅山脚下,一片现代江南水乡民居即将呈现。

常州市推动落实现代化宜居农房和新江南水乡建设,今年将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6000户。到2025年末,全市计划完成村庄改造500个以上、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5万户以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重点是治理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全域美丽乡村,改善好农村住房条件。

顺应民意,激发土地资源活力

“看图纸不如看实体。”改房起步阶段,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党总支书记何文超包车带村民去周边城市考察。改房中,他又带着村民理事会成员到浙江采购大门材料。“大到装修风格、小到开关样式都由村民说了算。”目前,何墅村76套异地新建的新农房主体已完工。

2020年开始,武进区承担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任务。依托宅改试点政策,何墅村将宅基地择位竞价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通过竞拍拍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这种方式很公平。”村民周国正说。竞价资金将用于后续村里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农民住有宜居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也有效激发了土地资源要素活力,拓展了村级集体增收路径。

在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中,常州各地多渠道落实支持政策,多途径打通制度瓶颈,实现空间、资源、资产“三位一体”。钟楼区邹区镇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是首家通过省级审查的试点项目,整治区面积超5000亩。建设前期,邹区镇精心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并通过“政府投资一点、乡贤支持一点、农户出资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方式推进土地提效、农房提质、环境提优。

城乡融建,打开发展新空间

连日来,位于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的“新晋最美农居”芙蓉湖畔雅苑吸引大批自媒体博主和摄影师前来“打卡”。

芙蓉宅改北集聚区是常州经开区规模最大的宅改项目。作为工业重镇,横山桥镇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导向,布局民房、农田、厂房以及公建配套设施。横山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姚贺说,通过“工改+宅改”双轮驱动,横山桥镇在系统化全域化推动片区更新的基础上,融入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特色田园等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分区更明晰、城乡环境更优美、百姓生活更富裕的“城乡融合典范”。

铺开“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项目规划图,城乡边界“无缝融合”。试验区位于钟楼区新孟河畔,涵盖殷村、杏塘、泰村3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计划为780户农户进行集中居住区域提升改造。

短短十天,村民全部同意改房。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傅康说,城乡融合让更多村民看到改房后广阔的发展前景。“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依托项目西侧殷村职教小镇优势,分区打造北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部教育科创区、南部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区,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师生、村民以及城镇居民构建宜居、宜游、宜业的新乡村生活共同体。

产业带动,让农房成为风景

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村民向则林的家在一片“小森林”旁。简约大气的新中式风格,重构了人们对农改房的想象。按照“统规自建”原则,龙峰村统筹风貌管控、环境改造、功能配套等,着手农房改造。“根据村民需求,每家内部功能布局有所不同。”龙峰村“第一书记”周杰介绍。

溧阳还依托丰富的美丽宜居乡村资源优势,探索将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为村民创造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产业带动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农房也成为风景。通过打造“莓林果乡”国家田园综合体,龙峰村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这让年轻人看到了机遇。去年底,85后创业青年孙宇海回村改造老宅,打造亲子主题民宿。

“鹅农场乐园”“鹅湖”“鹅餐厅”……今年“五一”假期,溧阳市竹箦镇“鹅村”火了,假期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超300万元。

“抓住农房改善这个‘牛鼻子’,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峻表示。(张宇熠)

标签: 常州市金坛区 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试点 土地资源 城乡融建



推荐More